血管炎
时间: 2025-05-16 15:48:21
血管炎概述
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及坏死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,可累及动脉、静脉或毛细血管,导致血管损伤(如纤维素沉积、内皮细胞坏死)。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(如结节性多动脉炎)和继发性(如感染或药物诱发)。
临床表现
1. 全身症状
发热、乏力、体重下降、关节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表现。
部分患者出现盗汗、失眠等。
2. 器官特异性症状
皮肤:紫癜、结节、溃疡或多形性红斑。
神经系统:头痛、眩晕、抽搐,严重者可出现脑出血或偏瘫。
肾脏:血尿、蛋白尿,甚至肾功能衰竭。
肺部:呼吸困难、胸闷,影像学可见间质性病变。
心血管:心绞痛、心肌梗死(冠状动脉受累时)。
分类与常见类型
分类依据 类型举例
受累血管大小 大血管炎(如大动脉炎)、中血管炎(如结节性多动脉炎)、小血管炎(如ANCA相关性血管炎)
病因 原发性(免疫异常)、继发性(乙肝病毒、药物反应等)
病理特征 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、肉芽肿性血管炎等
诊断与治疗
1. 诊断
金标准:受累组织活检(如皮肤、肾脏)。
辅助检查:实验室检测(ANCA抗体)、影像学(血管造影、MRI)。
2. 治疗
药物治疗:
糖皮质激素(如泼尼松)控制急性炎症。
免疫抑制剂(如环磷酰胺)用于重症或复发患者。
手术/介入: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改善狭窄/闭塞。
生活方式:避免过敏原、低盐低脂饮食、适度运动。
预后与注意事项
多数类型需长期管理,不可根治。
早期强化治疗(如免疫抑制)可显著提高缓解率,但需警惕感染等副作用。
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复杂,需结合病理与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。